浅析农业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发布日期:2018-06-05 新闻来源: 正文字号
大 中 小
西安市高陵区农业机械试验推广站 郭银银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产业是关系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虽然我国近些年在不断调整农业经济产业结构,但是其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因此为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现代化新型农村,必须要深化农业产业结构改革。
1 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现状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精准扶贫,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举措。基于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但是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发现,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1)种植业处于持续保持高产量阶段。近几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逐年上升,而且粮食产业不仅追求数量的增长,在质量上也越来越高。(2)林业稳步发展。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趋于明显,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林业绿化率逐渐增长。(3)畜牧业发展稳定。尤其是大型畜牧企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畜牧产业的市场价值。
当然我们在看到农业产业结构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还要清晰地认识到农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一方面是农业产业的经济价值较低。以粮食产业为例,我国粮食出现供需矛盾,供大于求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玉米等作物出现供大于求的供给矛盾,发展经济作物产业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商品化与专业化程度较低,尤其是高素质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也造成农业产业无法实现现代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2 农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困境
2.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比率低,大型机械设备应用不足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科技种田,提高农业产业的技术含量。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大型机械设备应用不足的问题:一是我国基层科技推广体系的不完善导致诸多农业科技无法在田间地头发挥市场效益。例如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偏重理论层面,忽视实践。二是我国机械设备应用率不高。提高大型机械设备应用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施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但是受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我国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率不高。
2.2区域优势不明确,资源配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农业区域特点的优势没有显现出来,区域结构趋同现象较为严重:一方面缺乏对区域特点优势的准确认识,导致农业结构趋同化特点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根据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经济产业,提高市场价值,但是由于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不完善,农户对农业市场的把握能力不足,出现了“一窝蜂”的发展模式,结果造成供大于求,影响市场价值。另一方面农业产业资源配置不合理,农业资源粗放模式较为突出。例如我国林业产业发展仍然是按照传统的初加工模式发展,而没有深加工林业资源产业,从而导致林户的经济收益降低。
2.3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缺乏龙头品牌企业支撑
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但是农业产业发展滞后,导致我国具有品牌效应的龙头农业企业比较少:一是我国农业生产仍然局限在初级生产阶段,没有实现加工、流通以及销售环节的贯通。二是龙头企业规模有限,农民与企业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新型农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但是由于受到资金、体制等方面的影响,新型农村合作社的数量不足,尤其是缺乏具备现代机械化生产模式的龙头企业。三是农业产业的品牌建设意识淡薄。品牌效应能够为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农业品牌建设工作仍然相对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