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你的当前位置为:首页 >> 综合报道 >
农机制造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发布日期:2017-03-02 新闻来源: 正文字号
在市场需求的拉动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持续了十余年。
  在这十余年里,我国农业机械飞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无论在生产能力上还是产品品种、质量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所生产的产品总体水平还处于农机装备中的中低端产品水平,从行业发展外部环境看,市场需求方面,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的已成熟机型,面临农机市场饱和或需求标准提高带来的挑战,技术层面上,智能制造、精益生产是总体的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政策层面上,补贴力度已靠近天花板,而且未来补贴将不断向高精尖类农装产品靠拢。显然,农机行业面临的大洗牌局势已然形成。
就2016年上半年农机整体市场情况来看,我国累计销售各种型号拖拉机80余万台,同比下降约8%;累计销售各种型号收获机33万余台,同比下降约13%;累计销售各种型号的玉米联合收获机8200余台,同比下滑约35%[1]。究其原因,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农机具生产力不足,高端机械供应不足,中低端农机产品补贴额度下降等都对下滑产生了影响。从世界发达国家农机产业发展历程来看,农机企业兼并重组、大浪淘沙,最终形成少数大型农机制造公司。
  可以预见,我国多数农机企业未来将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但是随着世界工业制造智能化的普及和国内先进农机需求日益增高的情况的不断出现,将有一大部分以简单、老旧机型为主或单一生产的企业面临着生存困境。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果这些国内农机企业仍然走“老路子”,不依发展趋势做相应转变,那么无疑是在坐以待毙。
农机制造业内部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机制造业普遍存在着自主研发能力弱、相互抄袭模仿的现象,特别是高端农机产品供给能力不足,以及大宗作物常规作业机械生产能力过剩,而一些种植规模较小的作物生产所需的机械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等现象,这些现象说明农机产业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剖析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有助于农机产业更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