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
发布日期:2017-05-13 新闻来源: 正文字号
大 中 小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王华 陈向红 温月振
1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及趋势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企业信息化进入财务管理信息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在现有的计算机化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财务软件增加了财务分析、财务预测以及财务控制功能,基本满足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大约从本世纪初,我国企业信息化进入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ERP供应链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企业建立起以“集成”与“互动”为特征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自21世纪开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出现了商业智能化和移动终端化的崭新发展局面。
2 信息化时代对我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
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会计领域的发展方向。总体来说,信息化时代对我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适用能力。是指企业期望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不需要通过培训就能从事不同会计岗位工作。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尤其需要学生具备熟练的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
(2)复合能力。是指企业期望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会计信息化不同于会计电算化,它是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因此学生不仅要具备最基本的会计技能,还要具备熟练的财务软件操作能力、财务分析能力以及大中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与维护技术等综合能力。
(3)学习能力。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持续发展,会计的职能在转变,会计服务模式在升级。这就需要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具备接受新事物和不断学习的能力。
3 我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3.1培养目标的制定缺乏层次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较好地体现了“应用性”,但是在人才培养的层次性方面比较单一。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呈现多样性特点,有的是“统招生”,有的是“转段生”,有的是“对口生”,近年来又出现了“单招生”。不同生源的学生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同。对于不同层次的生源采用相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必将难以应付不断变化的信息化人才市场需求。
3.2教材内容更新缓慢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从目前高职会计教育中的教材内容来看,涉及此类方面的内容还很少,而且知识内容更新缓慢,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匹配。从另一方面来说,许多会计专业教材信息化内容重理论,轻实际操作,严重制约了高职会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3.3综合素质的培养还不够完善
企业信息化发展需要的是复合型会计人才。目前我国的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的主要是学生的记账、报账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分析、预测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会计工作环境的变化势必会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