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你的当前位置为:首页 >> 学术研究 >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探析
发布日期:2017-05-25 新闻来源: 正文字号
德州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李超 卢萍 刘敏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共同的话题。据联合国调查,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七个在中国[1] 。因此开发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刻不容缓,我国相关部门也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消费者对安全程度,技术成熟度及续航里程的考虑等。下面对这些问题做出详细解释和相应分析。
1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当今国际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呈现出密集化和高效化的特征[2] 。 新能源汽车目前已成为汽车工业转型的方向和潮流。中国也将大力发展以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作为实现汽车市场由大变强的重要途径。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40471辆和331092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2016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数量为1.61万辆,同比增长144%。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7952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4887辆,同比增长115%;纯电动商用车生产2422辆,同比增长80%,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834辆,同比下降4%。列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前六批的国产新能源汽车生产了1.55万辆,占1月产量的97%[3] 。从数据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光明。
新能源汽车企业方面:就目前的国有企业而言,比亚迪、长安、上汽、江淮等汽车集团已着眼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发展最快的当属比亚迪集团。
在政策导向方面,基于新能源汽车的绿色环保等特点,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2010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取消当前正在执行的“购置税减免”“汽车下乡”等优惠政策的相关文件。2013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以及工信部等各大部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包括新能源汽车购置价格上的高额补贴。2014年,国家及地方共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152项,激励并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内容涉及生产准入、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这无疑是给了新能源汽车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
2 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出现的制约因素
(1)使用安全问题。和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大部分使用电动机或油电混合作为动力源,因此给车载电池、电机、电路控制等系统增加了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据统计,2011年以来,我国发生的31起电动汽车事故中,其中2015年有9起,2016年上半年有8起。随着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车辆、电池及线束的老化问题日益突出,安全风险进一步增大。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既重要又复杂,涉及到电池制造、整车制造、使用过程、后期维护、报废回收等各个环节。
(2)续航里程问题。锂电池的制造水平决定着一辆新能源汽车整体使用性能。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虽处在稳步发展阶段,但锂电池的制造技术还未达到顶尖水平。对于锂电池生产制造商而言,在生产材料、制造工艺、使用安全性、循环充放电次数、使用寿命等性能上还有待提升。而对于整车生产制造厂商而言,锂电池的组装检测和系统集成能力同样重要,其检测工艺和质量要求还需进一步加强。只有当动力电池的续航性能得到改善、生产成本降低、安全性能提高,才能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
(3)性价比问题。新能源汽车在一部分人眼中性能制造技术比不上传统汽车,行驶里程过短且基础设施不健全。就目前的汽车市场而言,价格在二十万以下的汽车成为广大普通民众的选择对象,而二十万以下的新能源汽车的性能远不及传统内燃机汽车,也就是说二十万以下的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不如传统汽车高。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肯定会毫无疑问地选择传统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