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胡协奏曲《望夫云》的音乐本体和创作特征
发布日期:2017-04-14 新闻来源: 正文字号
大 中 小
1 二胡协奏曲《望夫云》的音乐本体
二胡协奏曲《望夫云》是作者基于对云南大理家乡这片热土的热爱而创作的,它的音乐风格极具大理白族音乐的特色,用音乐的形态来表现作者与云南大理人民的民族情怀,因此,这首乐曲中无论在旋律、调性还是在节拍与速度上都表现出了作者在创作上的独特的风格。
1.1旋律与调性
1.1.1旋律
一个良好的音乐旋律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成为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旋律是区别不同民族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望夫云》这部作品中大量使用了云南大理白族的音乐旋律。在主题旋律上,作者模仿白族调的音调特征进行创作,在聆听乐曲主题时,给人一种白族调山歌的感觉,具有很强的歌唱旋律性。主题的曲调具有质朴、流畅,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另外,旋律中的装饰音使得音乐更具歌唱性。如以下的谱例:
调性对乐曲的色彩具有重要的影响。《望夫云》这部作品中运用的是小调,所以给人以黯淡、凄凉的感觉,这与悲惨的爱情神话故事的基调相吻合。作品的主部主题运用的是d小调,连接部主要使用的调性也是d小调,副部主题就由d小调转调到e小调,而结束部仍然停留在e小调上。由此可见,这部作品主要使用的是自然大小调的调性,在各个乐段也存在有转调的情况,但存在于近关系调上面。然而,对于民族音调的使用却很少提及,这也可能是作者创作的一种理念吧,即用西方大小调充分展示民族音调的特性。
1.2节奏与速度
1.2.1节奏
正如奥地利著名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所认为的:“音乐的原始要素是和谐的声音,它的本质是节奏。”节奏将音乐中包含的各种要素相互结合,组织进行,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与情感。作者在《望夫云》中就将美好的爱情传说中富于变化的动与静、急与缓、强与弱,进行美化并融入旋律之中,增强了乐曲旋律的生命之流。节奏赋予民族性的音乐巨大的魅力与鲜明的色彩,使其在不同乐章或者同一乐章的不同节奏带给人们的感觉不同。
作者在创作二胡协奏曲《望夫云》时,特别注重对节奏的选择。从节拍方面来看,作者为了表达不同乐章的情绪变化,使用不同的节拍进行发展。作者在乐曲的开始部分用民族音乐作品常使用的散板作为乐曲的引子,其目的是引起听众对于故事情节的注意,给予二胡表现的空间。其节奏型主要为上行或者下行的多音旋律音阶的自由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