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LBL结合教学模式 在食品分析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日期:2017-05-13 新闻来源: 正文字号
大 中 小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 赵娟娟
食品分析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之一,是一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学科,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对食品专业本科生的食品分析相关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及综合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进行改革是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探讨在食品分析课程中实行PBL-LBL结合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及具体实施方法,为保证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
1 LBL和PBL教学模式
1.1LBL教学模式
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学进度、方法、内容等均由教师决定,采取全程灌输教学,要求学生记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1]。这种教学模式常见于数十人的大班教学,使用范围广。其优点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着主导作用,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专业知识全面、系统、快捷地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记忆。缺点是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过程代替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1.2PBL教学模式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Barrows教授创立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自主学习模式[2]。该模式倡导在学习中设置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自主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综合技能。这种教学法的优点是既能让学生完成相关理论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单纯的 PBL 模式只适用于小班授课;其学习时间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所需时间;其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打破了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由于课上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对知识重点内容掌握不牢。我校学生来源层次一般,学习主动性较差,针对这样的学生群体直接实施PBL教学,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要精确、简练地讲授内容,能提出与之相连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问题,且在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组织、指导与互动。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负担也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