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现代化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化的程度大大提高,大部分地区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农业的机械化生产离不开农机这一生产工具,农机的利用与农艺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充分将二者结合起来推动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1 加强农机农艺结合发展的意义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离不开的农机和农艺两种重要的生产元素也在不断发展,并且二者在发展过程中联系不断增强,在技术上达到了充分的结合,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以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有了明显的提升,农业体制和生产结构不断进步和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业结构,发展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全面推进农业发展的机械化。同时根据区域差异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机和农艺的良好结合,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2 当前农机农艺结合的现状分析
2.1当前我国农艺发展方式多样,但是农机的发展仍然较为单一。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可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因此必须要进行精耕细作,提高单位农田的产量,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农业种植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我国各个地区由于气候、土壤以及温度的不同,每个地区在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熟制等方面差异性较大,由此我国的农艺发展方式呈现较强的多样性。可是我国的农机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和单一性,不适于农业生产的差异性,在推广农机生产、发展农业的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遇到了阻碍[1]。
2.2虽然我国生产农机的企业很多,但普遍规模较小,而且我国农艺的要求较高,二者在结合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问题。随着现代化农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机企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这些农机生产企业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技术含量不高,设备质量较差。我国在农业发展中提供了许多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机企业的市场化发展。可是由于这些企业在各个市场资源方面都不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只能以小规模的生产维持发展,不利于农业的机械化发展。
2.3我国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阻碍了农机的应用和推广。我国农业发展到当前阶段,已经具备了十分完善和精细的耕作制度,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虽然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确立了全新的生产制度,但是许多区域的农业生产仍然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并且个体化的农业生产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因此许多区域农机的应用和推广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机械化生产发展缓慢。
3 提高农机农艺进一步结合的途径
第一,改革农业生产方式,全面推行农田整改。我国农田面积相对于人口规模较小,因此有必要提高农机的应用力度和农艺的多样化发展,充分将二者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我国许多地区农田在平整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利于农机的应用,因此要整改农田的形式,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2],完善农艺制度,这样能够充分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农业生产。
第二,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机科技含量和应用的广泛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的创新,同时也需要农机能够大规模地应用。因此,首先要提高农艺水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统一性,方便农机的应用。同时要改革农作物的种植方式,方便农机的统一化生产和收割。另外,要提高农机的质量,完善农机的功能,使农机最大程度地适应多样化的农田环境,从而提高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