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你的当前位置为:首页 >> 农业技术 > 农机技术 >
农机补贴政策对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
发布日期:2015-06-11 新闻来源: 正文字号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农林畜牧水产局  翟树敏
    我国农机补贴政策的出台是因为时代的需求。我国农村的现状是青年人更多选择涌入城市中进行工作或者打拼而不是选择留在农村务农。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年龄层都比较高,体力、耕作能力都比较差,造成农业收成都会降低。如何实现农业机械化是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所迫切需要的。但是农民收入比较低,如果想依靠农民来实现农业机械化是非常困难的一个过程,所以我国的农机补贴政策应运而生。
    1 我国的农机补贴政策
    自从我国不断加强对“三农”经济的扶持力度以来,对三农的补贴也越来越多,农机的补贴只是三农补贴中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可以买得起机械,推进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减轻农民的负担,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调查我国近些年的机械化补助,2006 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总量为6 亿元,农业部在全国粮食产区安排了 1080 个县实施农机购置专项补贴,实施范围比2005年扩大了1倍多。2014 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总量达到 237.5 亿元,几乎是2006年的40倍,补贴力度巨大,并且每年都在提升。
通过农机补贴政策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产量,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这个突出问题;第二,避免了人工操作时产生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从而在根本上节约了成本。这样就让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真正落到了农民身上,使得农民得到了效益。
    农民在进行农务作业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如果运用机械化作业,其成本价格是否会低于使用人力、牲畜的成本价格。如果在进行计算的时候,机械化的成本是低于人工劳作、使用牲畜的,那么机械化就非常容易被大众农民所接受,而事实上机械化作业会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收益增加。
    但对于现状来说,农民们往往在其中遇到很多的问题。第一是自我观念不够,因为农务作业往往是祖祖辈辈继承下来的,无论是耕作方法还是耕作习惯都是按照几十年的习惯而来,机械化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农民由于习惯使然也不习惯使用机械,用惯了人力和畜力,所以农民没有购买机械的意识。第二是机械化前期的成本比较高,机械化投入是一个比较高的投资,机械的购买价格都比较昂贵。农民如果单纯凭借农耕收入在中国属于低收入人群,那么每年的收入也就够维持基本开销而已。所以如果想让其购买比较昂贵的机械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再加上农民并没有购买机械的意识,当他们手里有资金的时候宁可投入到别的方面也不愿意投入到机械中去。
所以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让农民在购买农业机械化的时候可以少拿出一些资金,从而有利于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