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增产 农民增收河北省“三农”发展持续向好
发布日期:2014-03-06 新闻来源: 正文字号
大 中 小
粮食总产“十连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十连快”,农村环境面貌日渐改善……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省农业投入持续增加,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扎实推进,全省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业基础增强——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农业正在逐步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虽然已是三九时节,但望都县柳陀村村民刘振英依然不顾严寒,来到田里查看前几天浇过冻水的小麦长势。
“去年县里免费为我们村的农田铺设了节水管道,每家田里都有出水口,今冬浇地方便多了,只要拿着电卡刷一下,水就会流到田里。”刘振英说。
2013年,我省大力发展农田基本建设,全省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20万亩,完成农田造林4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00平方公里,全省旱涝保收耕地达到6739.1万亩。省财政厅共下达种粮补贴资金68.2537亿元,中央财政安排我省第一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9.1亿元,国家对我省小麦发放物化补贴1.81亿元。我省还把省级80%以上的农业综合开发、水利、科技、农业产业化等11项支农资金,统筹用于86个产粮大县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在加强农田基础建设的同时,我省大力构建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组建了由200名专家组成的创新团队,建设了100个综合试验推广站,培育科技示范户18.2万余户,良种覆盖率达到98%。
持续增加“三农”投入和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促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去年粮食生产再次刷新纪录,总产达到673亿斤,比上年增加23.68亿斤,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10年粮食增产。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肉蛋奶蔬菜水果产量均保持稳定增长。
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各类植保队、农机合作社、农技服务组织空前活跃。截至去年底,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5万家,全省耕地流转面积1414.9万亩,带动上万农户走上产业发展之路。农业正在逐步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农民增收加快——农民人均纯收入“十连快”,100万扶贫对象实现稳定脱贫
窗外数九寒天,屋内暖意浓浓。鹿泉市东营村村民杜建书心里热乎乎的,他正在算去年的收成账:5亩土地流转租赁收入5000元,自己在合作社打工月收入2000元左右,老两口一年下来人均收入1.4万多元。“现在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杜老汉高兴地说。
农民的小账本连着我省的大账本。2013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89元,同比增长10%以上,增速继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水平。有关专家分析指出:“农产品产量增、价格好,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多、工资涨,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大、含金量高等多种因素促成农民收入‘十连快’。”
为让农民种田有利可图,我省积极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价格支持政策。同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经营效益。2013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3%,全省产业化经营总量超过6100亿元,同比增长15%,为促进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