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影响农机安全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发布日期:2014-03-06 新闻来源: 正文字号
大 中 小
山东省潍坊市农机安全监理站 李风良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农机生产企业数量、农业机械品种和农机社会保有量快速增加,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扩展,从田间生产拓展到产前、产后加工各阶段,涉及林、牧、渔各业,农机生产、操作应用和维修人员大量增加。由于培训水平滞后,标准和规范缺失,从业人员素质和产品安全性能良莠不齐,极易造成安全事故。据农业部发布的数据,近五年全国共发生农机事故3.2万起,死亡1.11万人,受伤2.9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1.6亿元,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一方面带动了农业现代化,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但另一方面引发了新型的农机生产安全问题。
1 影响农机安全的原因
在我国,农业机械独特的活动区域和开展作业的季节性决定了农业机械事故有其显著的分散性、季节性以及高发性特点。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劳动力素质低与农机操作要求高存在矛盾
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从事第二、三产业,因此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安全意识不强。在我国,由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满足多元化的农机服务需求,因此,在农忙季节,农民为了抢收抢种,多有疲劳驾驶操作,不按操作规程使用机械,机具维护保养不到位,甚至长期超负荷作业等现象,导致农忙季节农机事故多发、易发。
1.2农机产品质量差且更新速度慢
目前,我国农机工业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品种不全,存在使用性和可靠性较差安全性不强、工艺性差、服务不完善的问题,按国家标准GB9969.1-199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使用说明书要明确标出产品用途和适用范围,并根据产品特点和需要标出产品主要结构、性能、型式、规格和正确吊运、安装、使用、操作、维修、保养和贮存等的方法,以及保护操作者和产品的安全措施。但很多农机产品的使用说明书缺东少西,用词含糊,不符合标准,完全不能正确指导用户使用。农民对农机产品的评价较低,“能用、爱坏、常修”已成为常态,且由于我国没有明确农机报废的具体规定和相关的补贴政策 ,致使部分已到报废期限或已超报废期的农机仍在使用,这就人为地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1.3安全监管体制不健全
农机化标准体系建设不健全。由于农业机械化标准制定工作起步晚、投入不足、基础性研究薄弱等原因,造成农业机械化标准协调配套性不强,有些领域、环节的标准尚属空白,不能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据《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2010-2015)》地设想,要到十二五末,修订150项农业机械化标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抓紧填平补齐急需的标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标准的不全面、滞后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以及监管部门监管职责的履行。
农机监管队伍体制不健全。《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九条第二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工业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定了共有四个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履行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事实上由于多数基层农机监管机构为事业单位,在未获得行政部门的授权时并无执法的依据和手段,且多属差额事业单位或自收自支的性质单位,因此工作经费往往得不到保障。加之执法链条的不连续性,使农机安全生产的监控缺乏有效的手段,此外分散性的农机作业使执法处于半失控状态。